极目新闻记者 马清妮
通讯员 肖翔月 高翔
1月23日,农历腊月二十四,正值南方“小年”办公桌 。在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黄陂至新洲段4标倒水河大桥上,一联五跨连续钢箱梁“毫米级”顶推施工正在紧张进行。待第五轮顶推施工完成后,这段长215米的跨河桥梁将“一键”串联新洲、红安,实现两地的1分钟直达。
倒水河大桥钢箱梁顶推施工中
“18个顶推支架受力如何、轴向纠偏注意控制……”现场,工区技术总工、90后博士吕翔眉头微蹙,目光随着梁体递进一寸寸挪动办公桌 。约30分钟后,各项数据反馈正常,他简明交代当日施工内容,随即前往下一工段巡查施工。
中建二局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黄陂至新洲段4标全长31公里,横跨黄陂、红安、新洲三地办公桌 。不同施工点位,驱车也需要上十分钟。一辆老式的黑桑塔纳,成为吕翔穿梭现场的“忠实伙伴”。
1992年出生的吕翔,2021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办公桌 。2023年10月,31岁的他主动放弃总部的优渥条件,来到武汉六环线北段项目。
吕翔在项目智慧梁场巡查
“我是个喜欢踏实感的人办公桌 。很多事只有自己经历了,内心才会感到踏实。”谈到来一线的初衷,吕翔说道,比起坐在电脑前编方案、出制度,联系实际指导现场,自己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。
“尽管博士毕业,但在建筑施工一线,我还算是个‘小白’办公桌 。”吕翔笑着说道,为了节约时间“泡”在一线,他干脆从工区办公室搬到倒水河大桥所在的现场——从陆上桩基施工、水中桩基施工、桩基定位、桩基成孔验收开始,一年多时间,他逐渐掌控局面,也从“学院派”转变为名副其实的“实践派”。
吕翔现场指导施工
日复一日的现场实践,成为吕翔科技创新的灵感来源办公桌 。在施工现场,他和同事们结合施工需求,挖掘形成26项、论文12篇,如既抗拉又抗压的可折叠式钢筋笼三角撑,后期将完善成为更加实用、具有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。
下午6时许,落日余晖洒在六环线梁场的龙门吊上办公桌 。一整天的奔波,吕翔再次驾车,前往项目食堂进餐。今年春节前,他将和4标几十名工友一道,奋战在施工一线,确保春节前完成节点任务。
“现在的我,更喜欢别人叫我‘吕工’,而不是‘吕博士’办公桌 。因为‘吕工’这个称呼,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踏实,里面包含着一种真正被需要的满足感!”谈起在一线的感受,吕翔笑着说道。
(图片由通讯员提供)
(来源:极目新闻)